http://www.firefoxbug.com/index.php/archives/2798/
http://www.cnblogs.com/ulihj/archive/2011/01/06/1927613.html
client和server各自协议栈都有自己的buffer,应用层读写数据的源都是协议栈buffer里。以接收端为例,应用程序调用read()时,会从buffer里移走数据到用户空间,应用程序读的速度越快(read(1024)必然比read(1)要快),那么buffer里的内容消费的越快,buffer也会越空。那么TCP就可以告诉client,我现在很闲,你可以发送更多的数据来。"更多"是多少?这就说窗口,窗口就是量化接收端和服务端当前能处理数据的能力。
TCP窗口是如何工作的
client和server端建立连接后,client会告诉server,自己的"接收窗口"大小(自己能接收多少的数据,受上面所说的buffer影响),server端接收到client的"接收窗口"大小,就会变成server端自己的"发送窗口"大小。同样的,server端告诉client自己的"接收窗口"大小,就会变成客户端的"发送窗口"大小。
为了理解TCP的窗口大小是怎么样变化的,我们先需要理解它的含义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认为窗口大小"意味着接收方能接收数据的大小",这也是说接收端设备再应用程序读取buffer中数据之前,能从对端连接处理多少数据。比如说server端窗口大小是360,那么就意味着server端一次只能从客户端接收不超过360bytes的数据。当server端收到数据,它会将数据放到buffer里,然后server端必须对这份数据做两件事
1. server端必须发送一个 ACK 到client端来确认数据已经收到
2. server端必须处理这份数据,把它交给对应的应用程序
要区分上面两件事对理解窗口很重要,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会确认,但是数据并不一定是里面就是从buffer里取出的,这是受应用层逻辑控制的。所以很有可能如果接收数据过快,而取出数据更慢,就会导致buffer满。一旦这种情况发生,窗口大小就开始调整来防止接收方负载过高。
正是因为窗口大小的调整可以用来调节数据传输的速率,所以就可以实现TCP的流控,在传输层的流控就是典型的例子,流控对于TCP的通信是很重要的,通过增大或者减小窗口的大小,client和server各自确保彼此设备发数据和收数据平衡。
通过TCP窗口实现流控
下面举一个例子,来看TCP窗口大小变化怎样实现流控。client端和server端已经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,总窗口大小是TCP建立连接时候确定的。黑色框代表client和server总的窗口大小,红色框代表实际可用的窗口大小。初始化的时候默认client和server总窗口和可用端口分别都是360。另外,假设Client总共只发送360bytes数据,所以总窗口大小不会往前移动。
- client 发送140bytes到server端,Seq=1,Length=140;可用窗口大小往前移动,变成260bytes,总窗口大小不变,依然是360。这中间的120是已发送,等待确认;
- server端收到140bytes,放入buffer中,但是应用程序很繁忙,只取出100个字节。这时候可用窗口大小: 260(360-100)。接着server端要给client发确认,Ack=141,Window=260。黑框左边缘向前移动,表示140字节已经确认收到,但是应用程序太慢,处理很忙导致我现在只能处理260bytes(回顾下上面server端收到数据要做的两件事);
- client收到来自server端的ack回应,首先总窗口左边缘向前移动,表示第一步的140bytes server已经收到,剩下260数据。接着被告知server的可接收窗口是260,client就调整自己的发送窗口是260,表示一次发数据不能超过260;
- client发送180bytes,可用窗口变成80(260-180),等待确认发送的180bytes;
- server收到180bytes,放入buffer中,应用程序依然很繁忙,这次一个字节都不处理。此时可用窗口大小:80(260-180),然后发180 ack给client,并告知窗口大小80;
- client收到ack,确认之前发送的180已经到达,剩余数据还有80字节。被告知server端接收窗口大小是80,调整自己的发送窗口大小为80
- client发送80bytes,可用窗口变成0(80-80),等待确认发送的80bytes;
- server收到180bytes,放入buffer中,应用程序依然很繁忙,一个字节都不处理。此时可用窗口大小:80(80-80),然后发80 ack给client,并告知窗口大小0;
- client收到ack,确认之前发送的80已经到达。被告知server端接收窗口大小是0,调整自己的发送窗口大小为0,此时无论client是否还有数据要发送,都不能再发了。
http://www.cnblogs.com/ulihj/archive/2011/01/06/1927613.html
发送和接受方都会维护一个数据帧的序列,这个序列被称作窗口。发送方的窗口大小由接受方确定,目的在于控制发送速度,以免接受方的缓存不够大,而导致溢出,同时控制流量也可以避免网络拥塞。下面图中的4,5,6号数据帧已经被发送出去,但是未收到关联的ACK,7,8,9帧则是等待发送。可以看出发送端的窗口大小为6,这是由接受端告知的(事实上必须考虑拥塞窗口cwnd,这里暂且考虑cwnd>rwnd)。此时如果发送端收到4号ACK,则窗口的左边缘向右收缩,窗口的右边缘则向右扩展,此时窗口就向前“滑动了”,即数据帧10也可以被发送。
下面就滑动窗口协议做出更详细的说明,这里为了简单起见设定发送方窗口大小为2,接受方大小为1。看下面图:
后退n协议?
停等协议虽然实现简单,也能较好的适用恶劣的网络环境,但是显然效率太低。所以有了后退n协议,这也是滑动窗口协议真正的用处,这里发送的窗口大小为n,接受方的窗口仍然为1。具体看下面的图,这里假设n=9:
首先发送方一口气发送10个数据帧,前面两个帧正确返回了,数据帧2出现了错误,这时发送方被迫重新发送2-8这7个帧,接受方也必须丢弃之前接受的3-8这几个帧。
后退n协议的好处无疑是提高了效率,但是一旦网络情况糟糕,则会导致大量数据重发,反而不如上面的停等协议,实际上这是很常见的,具体可以参考TCP拥塞控制。
停等协议虽然实现简单,也能较好的适用恶劣的网络环境,但是显然效率太低。所以有了后退n协议,这也是滑动窗口协议真正的用处,这里发送的窗口大小为n,接受方的窗口仍然为1。具体看下面的图,这里假设n=9:
首先发送方一口气发送10个数据帧,前面两个帧正确返回了,数据帧2出现了错误,这时发送方被迫重新发送2-8这7个帧,接受方也必须丢弃之前接受的3-8这几个帧。
后退n协议的好处无疑是提高了效率,但是一旦网络情况糟糕,则会导致大量数据重发,反而不如上面的停等协议,实际上这是很常见的,具体可以参考TCP拥塞控制。
选择重传协议?
后退n协议的另外一个问题是,当有错误帧出现后,总是要重发该帧之后的所有帧,毫无疑问在网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恶化网络状况,重传协议便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原理也很简单,接收端总会缓存所有收到的帧,当某个帧出现错误时,只会要求重传这一个帧,只有当某个序号后的所有帧都正确收到后,才会一起提交给高层应用。重传协议的缺点在于接受端需要更多的缓存。
后退n协议的另外一个问题是,当有错误帧出现后,总是要重发该帧之后的所有帧,毫无疑问在网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恶化网络状况,重传协议便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原理也很简单,接收端总会缓存所有收到的帧,当某个帧出现错误时,只会要求重传这一个帧,只有当某个序号后的所有帧都正确收到后,才会一起提交给高层应用。重传协议的缺点在于接受端需要更多的缓存。